2025-03-01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迈向“示范州”目标,探秘玛纳斯县数字农业的蜕变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盖友军 通讯员 王伟
7月4日,玛纳斯县乐土驿镇黑梁村的棉田一望无际,几架无人机正按照预设的飞行路径精准喷洒棉花封顶剂,操作简单、高效,科技感扑面而来。
“我们合作社种植了4.8万亩棉花,仅需50人管理,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站在田边,玛纳斯乐圣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涛信心满满。
截至目前,乐圣种植合作社已投入近千万元购置了20余台套农业机械,北斗卫星导航、智能灌溉、无人机植保等多项现代农业技术在这里得到广泛应用。
在玛纳斯县,数字农业技术的应用远不止于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土地“种”在“云”端,借助数据指导生产,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和高效。
“这套设备是一个综合气象站,传感器实时监测并精准采集光照、温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7月4日,玛纳斯县农牧业推广中心主任吕晓庆在鲍家店镇介绍玛纳斯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时说道,“管理人员可通过手机App及时获取针对特定作物的气象参数和预警信息,从而精准安排耕作作业。”
走进基地的玛纳斯数字农业控制中心,大屏幕上动态展示着1.2万亩示范农田的生产全景。吕晓庆介绍,每个地块都有唯一的数字代码和详细信息,包括地块面积、种植作物、病虫害风险、农机运行轨迹等,一目了然。
“这张‘一张图’整合了卫星遥感监测、智能灌溉、视频监控、土壤墒情等物联网数据,提供了集灌溉信息、种植监测、环境监测、气象风险预警于一体的综合决策图。”吕晓庆说,“它帮助管理者全面掌握高标准农田的作物种植动态,指导合理的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助力农民通过‘物联网+农业’模式实现‘云端’种田。”
今年5月24日,玛纳斯县广东乡广丰村农民许接到了一个棉花病虫害预警电话,提醒他家棉田长势过旺,叶片受到蓟马和盲蝽蚧的侵害。
“当时我们通过自动观测系统发现这片棉田异常,于是在田里放置了生长秤,监测到棉苗每天生长1厘米,容易出现‘高脚棉’现象。”新疆心连心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农艺师张宝帅解释道。他建议许及时使用缩节胺等生长调节剂进行防治,并指导其控制蓟马和盲蝽蚧的危害。
“过去我们靠天吃饭,现在靠云种田,农业高科技成了我们的‘田间保姆’。有了这个‘田保姆’,种田更有信心了!”许感慨道。
吕晓庆介绍,今年,玛纳斯县建立了天地一体化的农田动态监测管理应用系统,构建了多传感器、智能设备与天地一体化的精准农业监测体系,在广袤田野上织就了一张多层次、立体化、全天候的“数字网络”。这张“网”融合了卫星遥感监测、水肥一体化、农情监测、玛纳斯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和“惠丰收”App,形成了天地一体化的数据采集能力,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决策参考,实现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如今,玛纳斯县已基本建成小麦、棉花、玉米等作物的基础数据资源采集聚合体系,重要农产品的全产业链一体化农业监测网络和大数据建设稳步推进,数字化农业服务体系不断深化应用,推动农业生产更加精准高效。继去年建设40万亩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后,今年玛纳斯县计划再建20万亩以上数字农业示范田。预计到2025年,该县将建成100万亩“数字农田”。
数据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农资”,手机成为农村生产的“新农具”。从依赖经验到依靠数据,从人工操作到自动化管理,数字农业的发展深刻变革了农业生产和管理方式,也推动了玛纳斯县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的双向发展。
“数字技术已成为驱动农业现代化的‘尖兵利器’,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的‘数字引擎’。”玛纳斯县委书记刘强表示,“我们将积极探索数字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式,为全疆数字农业发展树立示范,争创全国数字农业示范县,让更多农民享受到数字农业带来的红利和实惠。”